编者按:本文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在Telamatics China车联网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以学者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车联网。
说到车联网,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总是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才应该是车联网这台大戏中的主角。在制造商看来,他们拥有车联网的系统总成、集成的优势,是根本的发源者;供应商则认为车联网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服务才能带来价值。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哈姆雷特,不同的企业眼中的车联网也不一样。没有对车联网达成共识,是阻碍车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互联网思维做车联网
现在的车联网,基本是互联网企业在倒逼汽车产业向前进。Google、苹果的进军让车企们有了危机意识,才开始想应对之策。
供应商和制造商都想获得主动权。供应商们希望可以车辆上获取各种数据,给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但是有没有想过将这些数据也反馈给车企,让他们能够用在汽车产品上,提高汽车性能呢?当汽车企业对这些数据更感兴趣的时候,合作的途径也就找到了。
因此,我们常说,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车联网,不仅是说车联网本身,更多的是,在互联网的角度思考,车联网怎样给汽车带来好处,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好处,从而实现共赢。
现在的车联网产品,言必谈用户体验,都说要给用户创造价值,用户才会买单。但是有没有想过,常常被提到的金融、保险、服务,这些,是不是一个驾驶员的全部体验,或者说全部的需求?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需求,除了方便舒适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了?社会对车辆有需求,比如交通安全、节能减排,这其实也就是驾驶员的需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撞人,也可能会被其他车辆撞到,汽车行驶需要大量的燃油,排放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这些都是用户所关心的,也是他们的体验所在。
在探讨车联网的时候,要按照互联网的思想和要求来做车联网,推动车联网前进。这样,才可能让车联网得到真正的发展。而这之前,最基本的,是要对车联网的概念达成共识。
车联网概念的共识
ITS智能交通系统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理论上来说,车联网也是智能交通的一种体现或者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阶段。但是大家知道中国的ITS,从9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在国内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状是曾经是做ITS的,现在反过来都做车联网了。在中国ITS发展还是有缺陷的,缺陷就在于当初大家对于ITS的认识没有共识,对我们中国的ITS没有共识。
中国一谈ITS,必然是交通管理部门,比如交警、道路管理等,汽车企业冰没有参与其中。而中国的交通部是不管汽车的,最后就变成了只谈公路问题而不谈车,所以当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因为没有形成共识,概念上有问题,汽车厂没有参与,所以最后做出的ITS产品,真正让用户买单的没有。
车联网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和技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基础。因此,从事车联网的还是要把它的概念、内涵认识清楚,达成共识。
车联网,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是把车作为终端而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相信90%的人都会认同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就产生了V2V、V2I等概念,是在车路通信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让车车之间、车与基础设施之间互相知道在哪。最后就是电信运营商,信息的获取。
因此,车联网就是车的问题、联的问题、网的问题,这三者之间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有了这三个核心的车联网,才能是完整的车联网。这样,我们就可以给车联网下个定义。所谓车联网,就是在汽车里面的,车机和车机之间的移动互联网。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去想如何做设计、维护、4S店,如何做保险和信息服务,如何提高车辆性能等等。
车联网的生态价值
要让大家都投入到车联网行业,最基础的一点是能够从中获取利益。供应商不能只想着获取数据,提供服务,还要想想该以什么样架构、什么样的方式,来让车企也能够获得价值。
之前我们提到车联网是车、联、网三者的结合,而这三者结合之后可以实现三个功能,让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都能够找到发力的地方。
第一个功能也是大家有共识的,就是提供信息服务,增值服务,如何利用车的基本信息做增值服务的问题。
第二个功能,安全。在车联网时代,提高行车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车辆本身的安全,也有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交通安全。例如前方事故警告,前面发生撞车了,会发送提醒信息,通过平台、手机等传给驾驶员;道路危险预警,检测到前方有岔路口、正在进行维修的路段时,会予以提醒;还有队列控制、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预警等。这些都是在车辆本身监控系统的范围之外,利用移动互联网做预警和提示。
第三个功能,节能。比如通过对驾驶数据的监控和手机,对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的油耗模型以及周围实时的交通环境进行分析,给出一个优化的方案,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当然,车联网的信息不仅仅是给予提醒,这些信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车载系统将收集的数据提纯、并对其进行优化,然后提供出去。如果可以控制,那么用户体验就能够逐渐变得完美,体验完美了,老百姓肯定就有需求了。这里面就不只是做IT、互联网就可以搞定了,这与车辆本身有关系,还包括建模、算法等等。
技术是本质问题
说到车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现在都说,这是体制问题,国家重视,但是没有支持。其实技术和体制都有问题。我们做技术的还是老老实实看看技术有什么问题,这是本质所在。
针对车联网不同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目前提出的有“三纵四横”的技术体系。下面包括中心网络、终端、平台,这样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就是做企业的应该做的。要想让车联网成气侯的话,这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车联网的市场需求大,我们停留在Telematics,没有形成共识。最关键的是,都是以车载信息为主,缺少提升车辆性能的概念。前面说到,供应商把汽车的数据拿去做服务,制造商也可以用这些数据来提升性能,基于车联网的安全和节能技术,就是对车辆性能的提升。
在车辆监控系统的范围之外,用移动互联网,至少发出一个警示信息是可以的。技术上就涉及到区域怎么划分、如何对状况、目标位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预警系统提供帮助。而且预警系统也是非常有用的。我国目前发生伤亡的交通事故中,不是在高速公路就是在视野不好的时候,有了这样的技术,就能够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另外大家也要知道车联网里面还包括利用短程通信发现车车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安全。
在汽车提高性能之后,也就可以基于此探讨一下车联网的盈利模式。
目前的现状是很难盈利。提供信息服务的说互联网都不收费了,而在主机厂认为提高车辆性能了,这应该是要收费的。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可能就是车联网的盈利模式。将来的盈利模式首先是免费推,在汽车性能改善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假设一辆车一个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省一千块,让他交500的服务费,基本都是乐意的。用户体验好了,增值服务的推送也更有效果了。
小结:
车联网技术应该将提供信息服务与提高车辆性能并重,车联网盈利模式,应该是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和汽车收费模式的结合。因此,简单来说,车联网的发展就是要供应商和制造商合成一体,往一处使劲,实现共赢。
不能把车联网的难题都归结于体制问题,车联网是有技术的,它还有很多关键技术,而且技术跨度很大,涉及方面也很广,因此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做联合开发。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做整体架构,包括标准、规范,来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车联网的名词是中国发明出来的,在人家的物联网还在理念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因此,在车联网上,中国是很有希望首先做成功的。但是车联网是需要完整的价值,光谈一个这不是价值。在技术上,我们要实现这个价值要形成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产业。
来自车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