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下的中国“太极”术

分类:市场
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表示,美联储将根据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何时启动加息。同时美联储将“保持耐心”的措辞从利率前瞻指引中删除,为未来启动加息做铺垫。而在经济减速与通缩阴影笼罩下,欧洲正式全面启动大规模购债行动,日本则延续并强化了宽松政策。


全球货币政策趋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增长不均衡,各主要央行做出了不同的政策回应。“分化”成为当前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词”。这样的分化不仅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中,新兴经济体内部也各有不同。俄罗斯、巴西连续加息;中国和印度政策均有所放宽;智利、土耳其和匈牙利接连下调利率。


而在这样分化的货币政策下,央行适时地施展起“太极”术使得中国经济在这样的货币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说去年是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水岭的一年,今年这样的分化趋势无疑将更加明显。全球资金在货币政策变动及变动预期下悄然调整,金融资产配置策略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为欧洲货币的一员,瑞士法郎受到的冲击最为直观和严重。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取消瑞郎对欧元汇率1.2比1的上限,这项持续了三年多的汇率政策突然扭转,导致瑞郎价值(对欧元)瞬间暴涨 30%,15日当天结束之时仍未平息,依旧比原先涨了20%。这次的货币冲击,对于瑞士所有出口商而言都是一场暴力无情的灾难,且瑞士很可能就此在 2015年陷入经济衰退。


美联储加息预期已将美元推向高位,衡量美元对6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3月中旬一度突破100大关,创2003年以来最高。美欧货币政策背离进一步加剧了非美元货币的贬值压力。欧元、日元、英镑、澳元、新兴市场货币等纷纷黯然失色。拥有美元负债的国家和企业将面临水涨船高的债务成本。


其次,随着美联储政策反转,新兴市场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加大。全球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份,从新兴经济体债券和股票基金市场撤出的资金达到131亿美元。


巴西、南非、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土耳其,所有这些主要的新兴国家都已经经历了本国货币(相较于美元)的价值骤跌。在一年的时间里,JP摩根的“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已下跌了17%。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预计,跌幅将在三月份加速。


“新兴国家”涵盖了各种不同国家,现在它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冲击,因此它们的经济复苏期要比预计的有所延长,且将落后于中国。威廉姆?德?威德提及,由于商品“原料”的价值近一年来暴跌,因此新兴国家中的那些大出口国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而与此同时,美国出口也受到强势美元的冲击。彭博社分析,美元的持续走强让大家把目光全都聚焦在外汇市场上。这股力量的强大程度甚至反映到了股市上。对美国公司来说,这的确是一阵“惊雷”。美元对欧元20%的升值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对这个其最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导致美国的海外收入大大下滑。


“强势美元对于美国的出口来说是不小的阻力,不仅如此,它还会对GDP产生影响。”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杰森-福尔曼对彭博社表示。


外界频繁对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一去不复返的预测着实有些夸张。但从目前来看,美元的影响力已不及从前。但美元仍然在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有62%的份额。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过去一年,美元在全球金融交易中占据的份额从不到39%增加到超过43%,SWIFT的业务遍及超过200个国家,系统日处理SWIFT电讯超过2000万笔,接入的金融机构超过一万家。数据还显示,人民币从2014年的全球最受青睐的兑换货 币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


而今年年初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走强,而欧元对人民币连续走弱。应对美国与欧洲两大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上的松紧反差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动和资本异动,中国央行政策如何拿捏引人关注。


中国货币当局正视了挑战,但没有自乱阵脚。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表示,中国存在资本外流的现象,但与正常的投资贸易相比量不大;随着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情况,而且还是比较稳定。他指出,货币政策的调整没有超出稳健范畴,保持中性立场不变。


周小川谈到,近几个月人民币汇率波动由多个因素导致,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全球市场不确定性以及美元升值压力。中国居民本外币资产结构调整是导致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周小川在会上表示,当局正密切监控资本流动,当前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风险完全可控。


从央行已经使用的政策工具来看,保持稳健总基调不变不是不作为,而是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把好货币总阀门的同时,采用定向调控思路,使用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支持薄弱环节发展,并把金融改革推向纵深。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与调结构任务繁重,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样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临阵不乱符合国内外观察人士的普遍期待。


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是略微贬值货币刺激出口,还是保持坚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种矛盾的取舍归根到底要看什么样的政策对中国经济效用最大,要从中国的现实利益出发统筹考虑。


伦敦市市长首席经济顾问杰勒德?里昂指出,美欧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对各自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他们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间接的,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还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国内市场需求。


虽然最近几个月中国已经实施了两次降息一次降准,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认为真正的宽松周期并未启动、政策立场一直偏紧,因为降息之后实际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等短期利率依然处于高位。由于财政收入加速滑坡,德银中国 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预计中国政府4月份将启动宽松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德银在发表报告称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将通过中央政府以及政策性银行加大财政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可能在4月初降准50基点,5月份再次降息。


德银相信中国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包括私有化、增税、引入新税种、增加债券发行以及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有分析人士呼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增加中国出口竞争力,对此有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贬值的条件,现阶段货币大幅贬值不仅难以实现对出口的提振,还会加重资本外流,而且有悖于“新常态”下推进结构改革、提质增效的战略方向。此外,稳定的汇率有利于 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周小川近日还表示中国已基本满足利率自由化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存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今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相关改革


英国华威大学华威商学院金融助理教授毛磊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对欧出口因为汇率变动而受冲击的情况短期内不会出现,因为欧盟消费者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替代品。如果欧洲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刺激欧洲市场需求,中欧贸易也将随之增长。陷入全球宽松货币竞赛会特别危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依赖于改革,要对这一进程保持耐心。


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欧洲央行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较大,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多内生增长动力,中国无需过多担忧欧元区版的量宽政策。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要为结构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但货币政策从来都不是万灵药。经济与合作组织在最新的报告中说,不能仅靠放松货币政策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货币政策必须得到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唯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和动荡中多一份淡定与从容。